40%乳癌患者不到50歲!年輕型乳癌更危險,5招來防範

2020081211:56
40%乳癌患者不到50歲!年輕型乳癌更危險,5招來防範
【早安健康/余宗翰報導】癌症年輕化不容忽視,尤其台灣女性癌症頭號殺手乳癌,很多人不知道它對年輕女性的攻擊性特別高。許多名人都是在40歲以下就得到乳癌而過世,比如以《葉子》一曲受到樂壇注目的歌手阿桑、以《走味的咖啡》走紅的台語歌手林晏如、演唱《甄環傳》主題曲的歌手姚貝娜。
 

青年十大癌症,僅乳癌死亡人數提高



衛福部今年公布年輕族群的癌症相關統計資料,所有癌症的死亡率人數都是持平或下降的,唯有一種癌症例外,就是乳癌。數據顯示,20~44歲的族群因癌症死亡的人數,從2013年至2017年下降了14%左右,可是在十大癌症死因中,女性乳癌的死亡人數卻不減反升,增加約8.7%。

根據《自由時報》,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、台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表示,40歲以下的乳癌患者,治療狀況反而比較不理想,與年輕人病後治癒狀況較佳的普遍印象相反。

和信醫院乳癌治療團隊過去在國際著名乳癌研究期刊「乳癌研究與治療雜誌」上就發表,臨床上,未滿40歲患者的乳癌腫瘤,比起40歲以上患者的腫瘤攻擊性更強。從以下的表格可以看到,40歲以下罹患乳癌,五年內的存活率在個癌症各期都低於超過40歲的乳癌患者的存活率。
 
乳癌各期的五年無病存活率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
40歲以下乳癌患者 65% 67% 43%
超過40歲的乳癌患者 95% 85% 70%
 

台灣女性罹患乳癌,4成不到50歲



根據衛福部資料,相較於歐美國家,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,約在45~64歲之間。而且,台灣過去40年,年輕型乳癌患者增加將近4倍,增加速度十分驚人!為何罹患乳癌的人數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?以下列出4個可能因素。
 
  1. 飲食西化
    基隆長庚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江坤俊醫師說明,飲食西化代表吃的東西多屬於高油脂的,人比較容易肥胖,而肥胖是乳癌的一個危險因子,所以飲食西化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。
     
  2. 環境荷爾蒙
    「環境荷爾蒙」又稱為「內分泌干擾物質 (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, EDCs)」,指結構類似人體荷爾蒙,且能干擾人體正常荷爾蒙功能的外部化學物質,大多是人工合成的化學品。

    立達診所副院長陳俊光醫師就解釋,所有對荷爾蒙敏感的生理系統都會被環境荷爾蒙影響,包括大腦及下視丘腦神經內分泌系統、腦下垂體、乳腺、脂肪組織、女性的卵巢及子宮等。台灣日常生活常會接觸到許多環境荷爾蒙,比如個人衛生用品、化妝品中所添加的香料成分、感熱紙所使用的雙酚A、雙酚S都是塑化劑的一種,而塑化劑就是常見的環境荷爾蒙。除了塑化劑,環境荷爾蒙還包括農藥、部分重金屬等物質。
     
  3. 晚生育
    根據《振興醫院》專文, 生育及哺育母乳可以降低荷爾蒙刺激,有助於預防乳癌,不過現時台灣女性偏向晚婚,而且生子數量少,減少哺育母乳的機會,再加上口服避孕藥等因素,都可能是造成乳癌發生率提高的原因之一。
     
  4. 其他的致致因子
    包括家族遺傳、酗酒、抽菸等,都可能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。